团结拼搏 自强不息
WELCOME
当前位置: 首页>>科研创新>>科研获奖>>正文
科研获奖

2020年王金武教授团队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

2024年03月13日 20:04  点击:[]

团队王金武教授主持的“水稻秸秆整株全量翻埋还田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获2020年度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技术发明类)一等奖。获奖人:王金武、唐汉、夏俊芳、周文琪、王庆杰、王金峰、王奇、朱敏、姜岩、莫毅松。

“水稻秸秆整株全量翻埋还田关键技术及装备”成果,提出了水稻秸秆整株全量翻埋还田理论、方法与技术,建立了水稻秸秆还田培肥地力保护性作业模式及标准,发明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系列关键部件及机具,形成了系列化产品并应用推广,实现了农艺农机高度融合,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加速了农机装备新产品应用推广。


成果简介

水稻秸秆还围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能及蓄水能力,减轻环境污染,提高作物产量。针对联合收获后水稻整株或高枯秤大量置于田间,常规抛撒粉碎后旋耕或型翻还田适应性差,泡田后秸秆漂浮于水面影响后续插秧及秧苗生长等问题。历时17年持续产学研攻关,发明了水松精轩整株全量翻理还田机械化技术,创制了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部件及还田机具,满足了旋耕、翻埋及平地等秸秆还田作业要求,形成优质土壤层。简化常规分段作业工序,避免多次进田过度耕整破坏水田土壤结构。解决了水整地后秸秆漂浮技术难题。实现了水稻粘杆整株全量翻埋还田的日标,推动了粘秤还田装备升级换代与科技创新,为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黑土地保护及粮食稳产增产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核心技术

水稻秸秆整株全量埋还田机械化技术促进了我水稻全程机械化关健技术产学研创新平台建设,支撑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农业农村部北方一季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等创新平台,举办交流会议120余次。培训农机人员及农户万余人,推动核心技术在水稻典型种植区域推广应用。自2010年此项技术经常州汉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城远农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转化生产形成了系列化产品,获得多项成果鉴定、产品定及推广鉴定,部分机型进入农积购置补路目录,代表机型参加国际农业装备展会及洽谈会210余次,于黑龙江,吉林、湖北、江苏、天津等地应用推广满足了北方早熟单季稻作区及长江中下游油-麦、麦-稻和稻-稻等多熟制区的秸秆还田作业要求,构建了秸秆全量还田作业新模式。

技术效果

与常规技术相比,应用此项技术可解决还田质量差、水整地秸秆大量漂浮,秸秆缠烧堵塞严重、作业工序多且成本高等问题,通过多年连续跟踪应用配套机具作业后,还田率可达90%以上,耕作深度稳定于16-20cm。耕深稳定性≥92.4%,作物产量增加6%以上,实现了节本增效目标。随着秸秆还田和土地保护战略推进。此项技术应用前景将更为巨大。使耕地增肥,天空变蓝,此变彼

技术要点

核心技术水稻秸秆整株全量翻埋还田机械化技术,探究了正反旋耕翻埋作业机理,确定了水稻粘杆培肥地力作业模式与配套标准,采用农机农艺融合的反旋翻埋,旋耕、投浆、平地等作业方式,实现水旱条件下的秸秆全量及高茬还田,解决了秸秆还田率低和泡田后私杆漂浮问题。其典型整株及高荐反旋翻埋还田作业方式如图所示。

          

7CB9E

                                     

水稻秸秆整株全量翻埋还田作业

发明的系列多功能反旋翻埋还田刀具,突破了秸秆未粉碎直接翻埋还田技术瓶颈;创制的系列水旱两用螺旋交错组合式刀辊总成,解决了以水稻秸秆为代表的柔性体缠绕高速旋转刀轴难题,避免了因刀辊总成缠烧造成停机的弊端:集成的系列水稻秸秆整株全量翻埋还田机具。一次性完成切土、碎土、埋秸、压秸、覆土、平地等多项作业,形成优质土壤层,还田率可达90%以上,耕作深度稳定于16-20cm,填补了水稻秸秆整株还田技术及装备的空白。系列机具经国内多家企业转化生产,形成了系列化产品,配套代表机具4种(机型6种),机具主要性能指标优于国内外同类机型,为秸秆资源高效高质综合利用提供可靠技术保障,符合绿色可持续农业发展与黑土地保护趋势,具有显著发展前景和效益。
 
近年来,在农业农村部及省农业农村厅等各级部门支持下,在黑龙江、吉林、湖北、江苏等地开展应用示范推广,同时在当地农机推广部门及多家企业的积极配合下,充分运用培训力量安排了此项技术及配套机具专题讲座。

适宜区域
北方早熟单季稻作区,长江中下游油-稻、麦-稻和稻-稻多熟制区。




关闭